癌症數字創新高!認識香港10大常見癌症!邊種癌症死亡率最高?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發表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的最新數據,2018年的新增癌症個案按年升 2.88% 達 34,028 宗是歷年新高。香港最常見癌症的頭三位不變分別是大腸癌、肺癌和乳腺癌,三種癌症加起來已佔新發病癌症病例的 45.7%。但甲狀腺癌的新症個案則錄得超過 17% 的大幅度增長。癌症越來越普遍,這些癌症有甚麼病微我們儘早發現?又可以怎樣預防癌症?

2018年香港十大常見癌症

按順序,2018 年十大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新症)為大腸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子宮癌、皮膚癌(非黑色素瘤)、甲狀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首 6 位常見癌症的排名連續 2 年不變,個案升幅最明顯的分別是升幅超過 17% 的甲狀腺癌和升幅超過 8% 的子宮癌。比較 2004-2018 年間男女的癌症數據,女生的癌性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男性的癌症死亡率則明顯下降。

1|本港頭號癌症 – 大腸癌
一年超過5,000宗新症 平均每日15人確診

大腸癌連續 2 年是香港最普方的癌症,一年就有 5,634 完新症,平均每日超過 15 人確診。大腸癌一般發生在結腸和直腸的部位,成因身飲食習慣有關,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飲酒、家族有相關病史也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常見的大腸癌症狀包括糞便帶血或附有黏液、大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星期、腹部不適、體重無故下降、持續感到疲倦或虛弱等。一般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進行大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 64.5%。但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50 歲以上人仕可以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如果家族有大腸癌病史就更應該諮詢家庭醫生意見提早進行腸鏡檢查。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大腸癌
大腸癌是香港頭號癌症。Photo by Michael Marais on Unsplash

2|超過 90% 肺癌與吸煙有關
每 10 個吸煙人士中有 1 個患上肺癌

肺癌是香港第二常見的的癌症。而吸煙是引致肺癌的主要成因,90% 的肺癌個案都與吸煙有關,每 10 個吸煙人士中有 1 個患上肺癌,越年輕開始吸煙患肺癌的機率越大。50歲以上人仕患上肺癌的機會大幅的增加。常見的肺癌的症狀包括持續咳嗽、呼吸短促、痰中帶血絲、胸痛、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等。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進行肺癌治療,但可怕的是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 18.6%。但根據美國肺臟協會統計,早期肺癌的五年肺癌存活率大大提高至 56%,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肺癌
90%肺癌與吸煙有關。Photo by fotografierende on Unsplash

3|女性最常見的癌症 – 乳癌
新症年輕化 定期檢查乳房儘早發現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佔女性癌症個案的 27.18%,一年增加 4,618 宗新症,平均每日增加超過 12 宗個案。2018 年的乳癌確診中位數為 57 歲,但近年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而如果家族中有近親曾患乳癌或乳房曾出現腫塊等異常的變化、高齡首次懷孕、沒有子女、不曾哺乳、更年期後肥胖、缺乏運動及酗酒等亦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乳癌的常見症狀包括乳房皮膚變厚或出現硬塊、乳房出現皺紋/凹陷或皮疹、乳房或腋下出現持續的不適或疼痛、乳房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乳頭形狀改變/出現分泌物或皮疹。乳癌可以配合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案,五年存活率達 89.6%。記住定期檢查乳房!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乳腺癌
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近 90%,記住定期檢查。Photo by Angiola Harry on Unsplash

4|香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 – 前列腺癌
每 27 位男性就有一位有機會患上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2018 年新增 2,204 宗個案,佔男性癌症新症 12.93%,平均每 27 位男性就有一位有機會患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成因不明,但家庭成員有患前列腺癌的病史、經常進食高脂肪食物等也會增加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前列腺癌的常見症狀包括尿流細弱、小便次數頻繁、夜尿頻繁、經常突發性尿急、小便帶血、腰背/盆骨及大腿位置持續疼痛等。前列腺癌較其他癌症的生長較為緩慢,五年存活率靖 98.2%,甚至年紀大患者發現早期前列腺癌不一定需要進行治療,按需要可能會進行全前列腺切除術和睪丸切除術。50歲起建議定期進行檢查,以儘早發現進行治療。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Photo by NeONBRAND on Unsplash

5|肝癌患者以男性居多
早期症狀不明顯 後期難以進行手術

男性的發病率約為女性的 4 倍,常見於50至70歲人士。早期肝癌沒有明顯症狀,至中後期會出現的症狀包括腹部脹大,右上腹有硬塊,肩胛骨部位不適、腹部積水、眼白泛黃、皮膚痕癢、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食慾不振,無故消瘦、噁心嘔吐、發燒、疲倦昏睡等。除了原發性肝癌,因為肝臟是身體的排毒站,癌細胞容易通過血液從大腸、胰臟、胃部、肺部、乳房等轉移,形成轉移性肝癌。

患有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患者患上肝癌的風險更比一般人高150倍,而肝硬化、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超重等亦會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一般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消融治療、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治療、肝動脈化學栓塞術、放射栓塞、肝臟移植、標靶治療等進行肝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 50%。但手術切除一般只適合早期肝癌患者,因為到早後期肝腫瘤過大或出現其他肝藏症狀便不能進行切除,所以早期肝癌患者的存活率比中後期高出不少。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肝癌
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超重等會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Photo by Christopher Williams on Unsplash

6|胃癌難以在早期發現
全球平均五年存活率低於 10%

胃癌患者中男性佔約 58%,隨年齡增長亦較容易患上胃癌。現時還沒有結論胃癌的成因是甚麼,但患有長期胃病、缺乏維他命B12、近親有胃癌病史等人仕有較高風險患上胃癌。胃癌個案在過去 30 年顯著下降,相信與飲食習慣改變有關。常見的胃癌症狀包括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和體重速降、進食後有肚脹的感覺、嘔吐、大便出血、疲憊、小腹腫脹等。一般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方案治療胃癌。胃癌的全球平均五年存活率低於 10%,因為胃癌的早期不明顯,大部分患者都在中後期才發現罹癌,定期進行檢查和進行胃癌篩檢有助及早發現病情,提供適切治療。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胃癌
胃癌較難在早期發現,存活率偏低。Photo by Daan Stevens on Unsplash

7|子宮體癌存活率達八成
香港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症

子宮體癌近 90% 來自子宮內膜,又稱子宮內膜癌或子宮癌。好發於 60 歲或以上已停經的女性,從未生育、肥胖、直系親屬有乳癌/卵巢癌/大腸癌病史、患有多囊卵巢症、子宮內膜異位、糠尿病、三高等均會增加患上子宮體癌的風險。常見的子宮體癌症狀包括陰道異常出血、陰道排出異常分泌、性交或小便時骨盤疼痛、下腹有硬塊等。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等治療子宮體癌,五年存活率達 80%,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子宮體癌
子宮體癌是香港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症。Image by rawpixel.com

8|陽光帶來癌症 – 皮膚癌
勤搽防曬唔止因為貪靚

皮膚癌主要有三種: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皮膚惡性黑色素瘤,而非黑色素瘤的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佔皮膚癌的 98%。皮膚癌的主要成因是紫外線,包括陽光中的天然紫外線及太陽燈/日光浴中心的人工紫外線,也可能導致皮膚癌。所以 從事戶外工作、在陽光下不做防護措施、曾被曬傷等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此外,居住在南非/澳洲等紫外線數值偏高的地區、白皮膚/眼睛藍綠的人種、身上有很多痣的人仕亦有較高機率患上皮膚癌。

見常的皮膚癌包括皮膚出現顏色,形狀不一樣的新斑點、一個不癒合的瘡、斑點/痣或雀斑改變大小/形狀或顏色等。要預防皮膚癌就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雖然不是一次曬傷就會致癌,但一生累計的輻射量絕對不容忽視。當紫外線指數超過 3 就已經足以灼傷皮膚,所以戶外活動前必須塗抹防曬產品,穿上長褲/長袖衣物,避免皮膚與紫外線長時間接觸。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皮膚癌
進行戶外活動記得要搽防曬。Photo by Maciej Serafinowicz on Unsplash

9|甲狀腺癌新症升幅逾17%
女性風險較男性高 2 倍

2018 年甲狀腺癌的新症個案達 1,037宗,按年上升 17.31%,是癌症新症中升幅最多的一種,在香港常見癌症中的排名亦上升一位。甲狀腺癌在女性較為常見,2018 年的新個案中就有 806 宗為女性,佔整體個案 77.72%。雖然未有明確結論,但普遍認為甲狀腺癌與輻射和飲食碘不足有關。生活在高密度放射線環境下、幼年曾接受放射治療、長期進食輻射污染食物等亦會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風險。甲狀腺癌發病非常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可能數年後才出現問題。常見徵狀包括頸部出現無痛腫塊、出現吞嚥或呼吸困難等。一般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放射治療等治療甲狀腺癌,成效顯著,第一至三期的十年存活率高達 95%。

癌症 香港癌症數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女性患甲狀腺癌風險較男性高 2 倍。Image by Anastasia Gepp from Pixabay

10|非霍奇金淋巴瘤存活率高
容易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系統癌症的其中一種,癌細胞會通過血液,轉移至其他器官形成新腫瘤。但現時的治療方案完善,即使擴散到其他的器官,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存活率亦有 72%。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初的症狀通常是在頸內、腋窩或腹股溝內有一團不痛的腫塊,並且出現大量流汗或發燒、全身持續痕癢、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感到疲累等徵狀。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通過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治療淋巴癌,部分特殊情況也可以配合骨髓移植、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和類固醇治療。

全方位守護摯「寶」
Kidsurance